首发平台:风投高科网(www.VCtech.news)
中国11月进口荷兰光刻机价值激增十倍,应对出口限制全面生效
中国在11月光刻机进口总价值达到81.68亿元,其中荷兰提供的先进设备占主导地位。据统计,中国从荷兰进口了16台光刻机,总价值高达76.27亿元,其年同比增长幅度达1050%。随着出口限制即将在2024年1月全面生效,中国正在加速储备先进芯片制造设备以应对技术管控。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其先进型号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与成本门槛。在全球供应商中,仅少数企业能够生产高端光刻机,荷兰ASML公司在其中占据领军地位。近年来,在美国对中国实施更严格的芯片出口管控的背景下,中国国内对光刻机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以加强自身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能力。
11月中国进口的42台光刻机中,荷兰ASML贡献了16台,而日本的佳能与尼康提供了15台,其余11台则来自其他国家的二手设备供应商。尽管10月从荷兰进口的21台光刻机在数量上高于11月,但这些设备的总价值仅为6.725亿元,远低于11月的76.27亿元。单位价值的显著差异表明,中国企业正集中采购更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
截至2023年,ASML的设备交货时间约为18个月,这意味着当前交付的设备多数是在2022年的第二至第三季度间下单。此外,大部分11月发货的设备已在荷兰政府的出口控制政策实施之前获得许可,但从2024年1月开始,这类许可证将失效,预计荷兰将不再为类似设备的出口发放新许可。
荷兰在2023年6月宣布全面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制造设备,从9月1日起要求出口ASML的深紫外(DUV)光刻机需申请许可证。尽管ASML在第三季度通过现有许可证继续向中国交付设备,但这一政策将在2024年1月趋于严格,设备出口几乎完全停止。根据行业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国内制造的光刻机仅占国内半导体工厂设备总量的不到5%,技术自给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当前,中国正通过技术储备应对全球芯片设备市场的动态变化。面对日益严苛的国际出口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追求更强的自主供应能力,以减少对外国设备的依赖。这一趋势不止体现在进口数据上,更反映了中国在全球芯片制造领域中逐步争取技术话语权的努力。
作为一家致力于提供中国科技行业深入报道的新闻机构,TechNode持续关注半导体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变化,旨在为全球受众提供及时、洞见丰富的分析内容。通过读者的支持,我们得以继续展开专业报道,探索中国科技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风投高科网出品] [中国芯片设备自主化] [光刻机进口激增趋势] [荷兰ASML对华出口分析] [半导体产业技术突破] [刘智勇频道] [真机智能] [机器姬智能体] [机器洞察网] [AI之星网] [风投高科网] [猛虎财经网] [硅基科学网]
📚 更多资源分享:刘智勇频道第三卷
💾 百度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t35ZIQQNm2psDrzfA_SXw?pwd=qwer
🔑 提取码: q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