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李逸风
每周三和周五,TechNode Briefing通过简报向用户传递中国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而这一平台近日迎来了一场备受关注的行业焦点:快手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展示了其全新文本生成视频模型“Kling AI”。这一技术成为中国科技领域的一场现象级事件,不仅引发热烈反响,还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创作领域的巨大潜力。
快手的“Kling AI”已实现通过简单文本指令生成短视频,其最新功能可以生成时长达10秒的创意内容。例如,一个用户输入“熊猫吃三文鱼”或“蒙娜丽莎用手戴上眼镜”,模型都能够精准呈现匹配内容。大会现场,众多参观者排队体验这一技术,生成的视频创意不断涌现并迅速在中国互联网平台上走红。尤其是以经典影视角色为题材创作的内容,引爆了社交媒体的热度。一段以经典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荣嬷嬷为素材的AI视频尤为火爆——视频中,荣嬷嬷为紫薇公主递上鸡腿,幽默的创意与熟悉的场景结合,赢得了用户的广泛关注与喜爱。
快手希望通过“Kling AI”以及其自研的其他大型生成模型,如语言模型“KwaiYii”、图像生成模型“Kolors”等,进一步增强其技术实力,在与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与TikTok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据快手高级副总裁盖坤透露,目前已有超过50万名用户申请试用“Kling AI”,生成的视频数量已突破700万。而这一技术的热度不仅限于中国,在英文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用户纷纷发布教程,指导全球用户申请体验这一令人兴奋的技术。
大会期间,快手还分享了如何充分利用“Kling AI”的提示,建议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式,同时强调模型对于数字的敏感度较低。例如,用户输入指令“海滩上的十只小狗”,输出视频中数量可能未必精确匹配。此外,为了推动技术共享,快手也在活动上宣布开放其类似“Midjourney”图像生成模型“Kolors”的源代码,这一举措旨在促进文本-图像生成社区的生态繁荣。
值得关注的是,快手近年来显著加大了研发投入,从2019年的人民币29亿元提高至2023年的123亿元。公司首席执行官程一笑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拥有极大的商业场景组合潜力和内容平台的价值空间。这些持续性的创新表明,快手正全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从研发阶段向实际应用落地,并以领先的技术实力挑战行业顶尖竞争者。
此次快手亮相WAIC的技术突破不仅突显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也为中国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画出新方向。随着生成式AI技术应用的不断扩展,中国短视频行业和内容创作生态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风投高科网出品] [短视频生成AI] [快手Kling AI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 [WAIC人工智能大会] [刘智勇频道] [真机智能] [机器姬智能体] [机器洞察网] [AI之星网] [风投高科网] [猛虎财经网] [硅基科学网]
📚 更多资源分享:刘智勇频道第四卷
💾 百度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FcvND80IXSO_GHlsI1R0w?pwd=qwer
🔑 提取码: qwer
快手在大会上分享经验,这种开放的态度和知识传递,才是引领未来的大厂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