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阿里掀AI定义权之争

    0

    人工智能生态争夺战:“MCP协议”如何重塑市场游戏规则?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引领一场新的行业变革,而围绕“AI智能体(Agent)”的生态构建,已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争夺的核心赛场。百度与阿里巴巴近期在“多智能体上下文协议”(MCP,Multi-Agent Context Protocol)领域的激烈竞逐,也为这场争夺战提供了全新视角。


    MCP协议的兴起与大厂博弈

    AI Agent 产品正在迅速成为智能科技领域的重要新形态。作为连接AI模型与外部工具的标准化协议,MCP被认为是Agent应用落地的关键一步。百度通过旗下“心响”平台整合多种AI模型和工具,同时宣布百度地图全面支持MCP接口;而阿里则以“百炼”平台为基础,在支付宝等应用中集成MCP服务,并实现多工具一键调用。此外,4月29日,阿里开源了新一代Qwen3模型,并加入对MCP协议的支持。这一切都表明,MCP不仅是技术标准,更成为科技巨头们试图控制AI Agent发展方向的战略抓手。

    从表面上看,MCP协议正在打通AI Agent与行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但实际上,大厂对MCP的支持,背后隐藏着对AI行业规则制定权的争夺。目前,除了Anthropic主导的开放式MCP协议外,OpenAI、谷歌等国外巨头也都有自己的Agent工具调用标准。支持MCP更多的是基于短期共识,以迅速扩大生态范围,而非对其技术地位的完全认同。


    标准之争:技术之外的逻辑

    业内专家指出,MCP本质上是为模型与工具间的深度协作提供了标准化接口,并未带来本质的技术飞跃。甚至在没有MCP协议的情况下,通过Function Call 等方案同样可以实现类似效果。然而,统一协议的提出和推广,却是大厂巩固话语权的一个有效策略。百度和阿里快速跟进MCP生态建设,正是这一逻辑的体现。

    根据AI研究机构AI Digest的数据,AI Agent的任务执行能力正呈指数级增长,预计到2026年将能完成2小时复杂任务,2027年将达到8小时工作量,甚至在2030年前具备“月度级”任务承担能力。在这种前景下,Agent应用的落地及其生态体系的完备性,将直接决定厂商在未来AI市场的竞争优势。


    生态之争的背后:从能力到入口

    从技术路径来看,百度的“心响”平台和阿里的“百炼”MCP服务,不仅是Agent产品技术落地的尝试,更是构建生态闭环的重要一环。这些平台,通过开放第三方接入,以及自有产品如百度地图和支付宝的全面支持,实现了多样化能力的嵌入和组合。例如,在阿里生态中,开发者可以通过支付宝的MCP接入收单支付功能,将AI和商业场景深度融合,从而打通流量和服务应用的全链条。

    但这也让人不得不警惕这类生态“排他性”的影响。Agent应用所依赖的全面数据源,几乎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厂的核心资产。第三方开发者虽然可以接入,但同时也必须受制于大厂的生态规则,这进一步强化了头部玩家对行业的控制力。


    Agent产品的潜力与挑战

    区别于传统AI助手需要用户主动交互的方式,如今的Agent重在“主动赋能”。百度的“心响”产品,正尝试推动Agent从简单的“你问我答”过渡到“任务直接完成”。新一代的Agent不仅能帮助拆解用户需求,还能整合多智能体协同作业,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以“心响”为例,该平台不仅支持百度文库AI内容生成、健康服务等内部能力,还集成了外部工具,在单个应用内完成复杂任务的全链条交付。

    尽管MCP作为标准化协议,确实简化了多智能体协作的流程,但其长远推进仍面临挑战。屏幕限制、硬件交互问题,以及各家企业分摊开发成本的意愿,都将影响MCP协议的推广深度。正如百度智能体业务首席架构师黄际洲所述,生态建设和商业路径的可持续性,是解决行业痛点的关键。


    商业化路径:广告并非唯一答案?

    在商业化方向上,AI Agent的变现手段正在浮现。以百度“心响”的演示为例,旅游攻略生成并协同完成餐馆预订、团购券使用等服务功能,这类应用不仅直接触及C端用户的体验,还能利用流量导入和数据闭环服务,向广告商和商家收费。大厂可以通过Agent应用,牢牢控制广告竞价排序、用户行为数据等关键环节,以强化自身的盈利模式。

    然而,一些业内观点认为,仅依赖广告和流量转化无法全面释放AI Agent的市场潜力。未来更加成熟的商业化模式,或在于如何实现多场景覆盖和行业深度合作。黄际洲提到,法律、教育、医疗等刚需场景及长尾交互应用,均是潜在的发展方向。


    未来展望:竞合的时代到来

    无论是百度的“心响”还是阿里的“百炼”,它们背后支撑的MCP协议和AI Agent应用,已经成为科技巨头角力的新热点。从资源整合到生态建设,再到商业模式的打样,每一步都反映了AI技术变革的宏大布局。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在巨头加速跑马圈地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开放与集成、创新与规范,成为AI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AI Agent落地的浪潮中,技术本身从未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生态之争、规则制定与共赢机制的构建,或将在未来更大程度上定义这一领域的成功趋势。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标签。https://www.vctech.news/wp-content/uploads/2025/05/1779_100.mp4

    [风投高科网出品] [AI智能体潜力与挑战] [多智能体协议MCP应用落地] [百度心响与阿里百炼生态竞争] [AI Agent商业化与行业变革] [刘智勇频道] [真机智能] [机器姬智能体] [机器洞察网] [AI之星网] [风投高科网] [猛虎财经网] [硅基科学网] [黄金广告位]


    📚 更多资源分享:刘智勇频道第五卷

    💾 百度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t8v6MyTmc3rGizAldR1ow?pwd=qwer

    🔑 提取码: qwer


    NO COMMENTS

    1. AI商业化的多样路径,证明了科技不仅改变生活,还创造了更多可能性,期待未来!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