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济药业融资冲刺IPO无产品盈利仍陷亏损泥潭

    0

    首次发布平台:风投高科网(www.VCtech.news)

    宝济药业近日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港交所上市。这家专注于创新生物药物开发的公司,尽管拥有广泛的产品线与良好的市场预期,目前依旧面临研发阶段高投入、产品尚未商业化及持续亏损的挑战,其密集的融资节奏与迅速冲刺上市的战略备受市场关注。

    密集资本运作凸显资金需求

    宝济药业自201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开发替代传统治疗手段的大品种生物药物,覆盖大容量皮下给药、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生殖药物等四大战略性治疗领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这四个领域至2033年的潜在市场规模预计超过人民币500亿元。然而,这一行业的高研发成本也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承压。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宝济药业2023年与2024年1月至9月分别实现收入693万元与504.3万元,但净亏损额分别高达1.6亿元与2.63亿元,两期累计亏损额已达4.24亿元。公司收入主要来自材料销售及技术服务,尚无产品实现商业化。研发费用高企是亏损的重要原因,其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为1.33亿元和1.84亿元,占亏损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2.64%和69.79%。短期内,宝济药业的经营成效依赖研发效率与管线推进情况,长期则需要首款产品上市后的市场表现及后续产品线衔接能力。

    自2020年首次融资以来,宝济药业几乎每年都进行新一轮增资,估值在短短四年间从2.09亿元跃升至48.71亿元,涨幅高达23倍。截至2023年末和2024年9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22亿元与4.72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例超过30%。尽管账面现金充裕,公司仍计划通过港股上市募集资金用于研发、生产能力扩张及补充流动资金,此举反映出其对资本需求的持续依赖。

    产品尚未商业化,仍处于亏损阶段

    宝济药业丰富的研发管线目前包含五款处于临床阶段的核心产品与七项临床前项目。其中三款核心产品分别为KJ017、KJ103及SJ02,涵盖上述四大战略性治疗领域。尽管管线具有差异化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仍面临严峻的商业化压力。若无法在未来3至5年内完成首款产品上市及销售转化,高昂的研发投入可能演变为长期经营的重大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成立时间已超过三年,宝济药业的港交所申报材料仅披露了近一年及一期的财务数据,而市场惯例通常要求披露三年及一期的完整数据。这一披露选择虽然不一定违规,但显著偏离行业通行标准,可能引发监管和投资者的质疑。

    后脚上市步伐快速引关注

    宝济药业近期资本动作的紧凑程度在市场中较为罕见。其在2024年7月完成C轮融资后,仅间隔五个月便开展两轮融资,累计金额高达4.707亿元。短短一个月后,其港股IPO申报稿就于2025年1月在港交所火速获受理。如此密集操作引发外界对于“为上市而融资”的猜测,同时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

    对于宝济药业而言,如何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实现产品成功商业化,填补当前财务缺口,是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关键。从科研创新到资本市场的成功转化,这家公司在快节奏的资本运作背后,仍需面对来自技术验证、市场竞争以及投资者信任等多方面的挑战。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标签。https://www.vctech.news/wp-content/uploads/2025/05/1937_100.mp4

    [风投高科网出品] [亏损生物医药公司现状] [港交所IPO上市动态] [生物药研发与商业化挑战] [医药行业高研发成本分析] [刘智勇频道] [真机智能] [机器姬智能体] [机器洞察网] [AI之星网] [风投高科网] [猛虎财经网] [硅基科学网] [人形纪元网] [黄金广告位]


    📚 更多资源分享:刘智勇频道第五卷

    💾 百度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t8v6MyTmc3rGizAldR1ow?pwd=qwer

    🔑 提取码: qwer


    NO COMMENTS

    1. 研发管线多点开花,创新显然已经成为企业的灵魂,期待这些产品早日惠及患者。

    2. 如何通过创新管理和研发提质增效,是一个摆在所有医药企业面前的大考题,但相信宝济药业能交出满意答卷!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