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携手中科曙光重组迎战算力巨头挑战

    0

    编辑:李逸风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启动重组,剑指国产算力“新格局”

    5月25日晚间,海光信息(688041.SH)与中科曙光(603019.SH)双双发布公告,宣布海光信息拟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股东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换股吸收合并,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两家公司股票自今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这一消息在国产算力领域引发广泛关注,被视为产业链整合、应对市场挑战的重要信号。

    重组背景:高估值与低估值之间的协同
    中科曙光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旗下企业,核心业务涵盖高端计算机设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领域,近年来在云计算与智能计算业务上也颇有建树。然而,受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中科曙光2024年遭遇了首次营收负增长,连续多年的高增长态势被打破。数据显示,该公司2024年营收为131.48亿元,同比下降8.40%,净利润虽微增4.10%至19.11亿元,但明显放缓。

    海光信息则是一个快速崛起的算力新星,2014年从中科曙光分拆成立,2022年登陆科创板上市,聚焦国产高端芯片设计领域,其研发的DCU芯片性能已达到英伟达A100的80%,在国产算力芯片市场异军突起。得益于国产算力需求的迅猛增长,海光信息2024年营收同比大增52.4%至91.62亿元,净利润也增长52.87%至19.31亿元。目前,海光信息市值达3164.12亿元,是中科曙光的3.5倍。

    作为中科曙光的大股东(持股比例27.96%),海光信息的高速发展始终反哺母公司,仅2024年便为后者贡献了5.4亿元的投资收益,占中科曙光当年净利润的28.26%。因此,双方的重组被解读为估值差异下的资源整合,将最大限度实现技术、市场与资本层面的协同。

    战略赛道:重塑国产算力生态
    本次重组表面上是企业之间的并购,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国产算力领域的战略升级。华为与海光之间的竞争始终是焦点:前者以自研鲲鹏(ARM架构)芯片为核心,后者则通过AMD永久授权掌握了x86架构的技术优势。尽管海光具备较强兼容性和较低迁移成本,但其技术授权受国际局势影响较大,而华为则完全掌控了自有架构的知识产权。

    近年来,华为通过昇腾芯片、Atlas服务器等产品,构建了芯片到云服务的全链条布局,并依托鸿蒙生态加速在政企市场扩张,持续抢占市场份额。而海光信息在技术层面虽与华为抗衡,但在生态建设上仍显薄弱。因此,本次与中科曙光的重组,被业内人士视为海光补齐短板的重要一步。

    中科曙光在液冷服务器、政务云等多个领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其液冷数据中心市占率已接近60%。此外,中科曙光在渠道与行业积累方面优势显著,政务云业务覆盖了90%以上的省级市场。这些资源将为海光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提供极大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2年,海光与中科曙光便发起了“光合组织”,吸引了超过5000家软硬件企业加入,并推出“三年免费适配服务”,大幅降低用户迁移成本。重组完成后,“光合组织”的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为国产算力生态的完善提供重要支撑。

    产业竞争:剑指华为,挑战升级
    国产芯片领域的竞争正从单一性能的比拼,逐步向生态体系建设升级。通过本次整合,重组后的海光信息将同时具备“芯片研发+算力服务”双重能力,成为继华为之后国内又一家重量级“芯片+服务器”整机玩家。在核心技术、市场布局与生态扩展等方面,海光与华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业内人士分析,国产算力的市场争夺战才刚刚开始,未来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产品性能,而是覆盖从技术研发到产业链整合的全方位较量。海光与中科曙光的联手,不仅为重组后公司的估值提供更多支撑,也对国产芯片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意义深远。

    未来展望:国产算力的新蓝图
    面对华为这一强劲对手,海光信息需要在技术优化、生态建设和供应链保障上全方位发力。而本次资产重组无疑是关键一步。一旦整合顺利完成,重组后的海光信息将凭借更强的技术覆盖能力与更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国产芯片产业链的自主性与安全性,也释放出国产算力领域崛起的信号。

    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国产算力需求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在这一背景下,承担“国产芯片龙头”角色的企业将拉动整个行业跨上新的台阶。而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的整合,无疑为这一目标刻画出了更清晰的蓝图。

    文章仅作为行业动态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标签。https://www.vctech.news/wp-content/uploads/2025/05/1951_100.mp4

    [风投高科网出品] [国产芯片生态] [海光信息重组] [华为与海光竞争] [国产算力市场发展] [刘智勇频道] [真机智能] [机器姬智能体] [机器洞察网] [AI之星网] [风投高科网] [猛虎财经网] [硅基科学网] [人形纪元网] [黄金广告位]


    📚 更多资源分享:刘智勇频道第五卷

    💾 百度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t8v6MyTmc3rGizAldR1ow?pwd=qwer

    🔑 提取码: qwer


    NO COMMENTS

    1. 高估值低估值只是标签,最终还是看性能说话,产业重组是技术与资本的最好磨合。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