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济药业的资本运作正引发市场关注。作为一家成立于2019年底的新兴生物制药企业,宝济药业近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招股说明书,正式启动IPO。然而,尽管其拥有丰富的产品研发管线,公司至今仍未实现任何产品商业化,且持续处于亏损状态,这使其财务状况及资本动作成为舆论焦点。
宝济药业始终专注于大品种生物药物的创新研发,试图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替代传统生化提取产品,提升治疗标准。公司目前主攻四大战略性治疗领域,包括大容量皮下给药、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生殖药物,以及以重组生物制药替代传统生化制品的变革性产品。这些领域被视为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这四个领域的合计潜在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3年超过500亿元人民币,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建立涵盖上述领域的差异化研发管线,包括五项处于临床阶段的在研药物——其中三项为核心产品KJ017、KJ103及SJ02,以及七项尚处于临床前阶段的产品。然而,就目前而言,公司没有任何商业化产品,主要收入来源于销售材料及技术服务。这样的收入结构尚无法支撑巨额研发投入及运营需求。
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宝济药业于2023年和2024年1月至9月期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93万元和504.3万元,但同期年内净亏分别达到-16039.5万元和-26316.4万元,累计亏损已达42355.9万元。这些亏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司的高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13254.5万元和18366万元,占年内利润绝对值的82.64%及69.79%。
虽然生物制药行业普遍遵循“先投入后回报”的模式,但无法在3-5年内实现产品商业化的风险仍需警惕。持续亏损叠加高昂研发投入,可能成为宝济药业未来持续经营的一大隐患。如何提高研发效率,加快产品上市以实现自我造血,将成为公司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宝济药业自成立以来几乎每年都在进行融资,并已累计完成多轮增资与估值提升。自2020年首轮融资后,公司估值从2.09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8.71亿元,四年间增长了约23倍。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截至2023年末及2024年9月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2167.1万元及47201.7万元,占当前资产总额的33.03%及37.69%。然而,公司此次IPO计划募资将主要用于研发、扩大生产制造能力及补充流动资金,这一点引发市场疑问:拥有账面充沛现金的情况下,为何仍急于融资补流?
此外,公司在短时间内频繁进行资本运作,更显得节奏紧凑。2024年7月完成C轮融资后,仅半年内又完成了两轮合计融资额达4.707亿元,并于2025年1月迅速提交了港股IPO申报。这种前脚大额融资后脚冲刺上市的操作不仅在资本市场中较为少见,还可能导致外界对其融资与上市动机的质疑,进一步影响投资者信心。
从财务数据披露来看,宝济药业在港交所IPO上仅选择披露1年及一期的相关财报数据,而市场惯例通常为披露公司近三年及一期财务情况。缺乏全面财务背景的情况下,公司财务披露年限的选择可能被视为合规性模糊地带,易引发监管问询及投资者担忧。
作为一家聚焦创新药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宝济药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差异化研发管线,但其产品尚未实现商业化,在研发效率、资金利用率及资本市场信心之间仍需做好平衡。如果公司无法在短期内实现首个产品上市并打开销售局面,那持续高昂的研发投入将成为不容忽视的经营风险。
当前,宝济药业正处于资本与市场聚焦下的十字路口,谋求通过港股融资打开新局面。随着上市进程的推进,市场将进一步关注其资金用途、产品研发进展,以及财务数据透明度。调整节奏、增强核心竞争力,或将成为宝济药业迈向长远发展的必要一步。
[风投高科网出品] [生物制药企业融资动态] [创新药研发与市场前景] [宝济药业IPO上市分析] [高研发投入与财务风险] [刘智勇频道] [真机智能] [机器姬智能体] [机器洞察网] [AI之星网] [风投高科网] [猛虎财经网] [硅基科学网] [人形纪元网] [黄金广告位]
📚 更多资源分享:刘智勇频道第五卷
💾 百度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t8v6MyTmc3rGizAldR1ow?pwd=qwer
🔑 提取码: qwer
从大品种生物药物出发,专注与深耕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
自成立以来的专注和坚持,像极了走马拉松的精神不争一时,但求长远。
在创新药领域与时间赛跑,耐得住寂寞才能在未来的医疗版图里拥有姓名。
上海宝济药业的每一步棋,都像是在资本棋盘上下大格局,期待这盘棋能收获生机。
截至招股书签署,我们看到的不是数字的厮杀,而是踏实与规范的企业形象。